佳县:跑出“追赶超越”加速度




多晶硅项目厂区一角



农户晾晒丰收的玉米



表彰新民风建设模范代表



移民新村



实景演出吸引众多游客

    砥砺奋进路,谱写新篇章。2017年,佳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紧扣追赶超越定位,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凝聚助推发展的正能量,铸就跨越发展的加速度,全县经济社会呈现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力争在全省县域发展排名中争先进位。


    如今的葭州大地,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工程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引向深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佳县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近年来,佳县统筹推进新型县域工业、优势特色农业和现代旅游业发展,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全县经济保持稳步发展。但站在全省看,佳县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短板,特别是经济规模偏小、发展速度较慢、民生事业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等四大短板亟需补齐。

    “发展仍然是佳县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和重中之重。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佳县的历史地位、现实机遇和努力方向,以‘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主动担当、加压鼓劲,努力谱写追赶超越、强劲崛起的新篇章。”佳县县长刘生胜在去年全县追赶超越工作调度会上掷地有声地说。

    追赶超越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佳县怎么追赶,如何超越,才能摆脱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落后地位?

    1、优化产业——打造经济“升级版”

    “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24家,累计完成投资127.4亿元,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亿元,实现工业产值4654万元。预计到“十三五”末,园区产值规模可达100亿元,将成为佳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一极。”榆佳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殷树斌说,近年来,园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模式,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正在成长为最具活力的产业新城。

    工业兴则城市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去年以来,佳县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壮大工业经济,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1亿元,同比增长50.6%。其中,园区内陕西有色天瑞多晶硅项目建成试生产,榆能盐化12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信友化工轻质煤焦油项目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同时,佳县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协调调度,积极推进“个转企”,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66%。

    如果说工业是强县之本,那么农业就是富民之源。去年,佳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着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狠抓红枣精细化管护,大力推广“强力降高塑形”、错季开发和高端转化等实用技术,完成低产枣园改造1.62万亩,建成精品枣园1.2万亩。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引进推广红枣原浆酒、原浆醋生产技术,益民公司1000吨果酒、200吨枣多糖、“红枣维生素冲剂”、“红枣酵素营养液”项目建成,并实施旱地渗水地膜谷子示范项目1000亩,实现产量翻番。

    此外,佳县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65家,家庭农场68个。

    旅游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佳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对全县而言意义重大。为此,佳县早在“十三五”之初,就以打造西北文化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寻求旅游活县新突破。去年,佳县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暨白云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全力推进赤牛坬民俗村4A级景区、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和香炉寺3A级景区创建及春风十里小镇等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民俗体验、红枣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持续优化“葭州风情游”线路,精心打造沿黄精品旅游带,全域旅游格局加快形成。

    其间,佳县成功举办黄河流域年文化节、七夕文化节、中国黄河自行车联赛等大型旅游活动,赤牛坬、泥河沟、荷叶坪等荣登央视,金沙湾森林公园和白云山森林公园被认定为省级森林公园,佳县获评“中国红色地标”“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旅游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去年全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

    2、城乡共建——绘制宜居新画卷

    晴朗的天空、整洁的街道、靓丽的楼群……深冬时节,徜徉在佳县山城,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在感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佳县人民也深刻感受着家乡的秀美、宜居与和谐。就连不少外地游客,再次来到佳县后都禁不住感叹:“佳县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以人为本、提升质量。去年,佳县全面推进葭州古城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县城卫生保洁和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创建工作。县城污水处理厂完成技术升级改造,黑龙庙拐路、北城街凌云路市政道路管网工程和佳中污水管网工程建成投用,佳临黄河大桥船夫公园水洗公厕投入使用,实施了城区东、西、南出入口形象提升和城区环坡绿化工程,天然气气化工程主管网覆盖率达到90%。

    佳县借城市建设东风,羽化成蝶,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迷人神韵。该县稳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木头峪镇“一县一镇”示范镇建设全部完成,镇污水处理厂完成80%,生态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完成70%,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60%;王家砭城镇气化工程完成60%,园区部分单位、企业已通气;通镇城镇气化工程正在筹备中;佳芦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创建年度任务目标全部完成。同时,该县全面开展路边、水边、景区周边洁化、绿化、美化“三边三化”环境整治,成功创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个。

    “我们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科学细化环保任务,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以此打造绿水青山。”佳县环保局工作人员的一席话道出了该县通过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工作,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赢的真谛。

    去年以来,佳县抢抓全市“五年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机遇,完成植树造林3.5万亩,实施了榆佳高速和榆佳工业园区绿化工程,完成村庄绿化45个,义务植树65万株。同时,全面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的“河长制”管理网络,县域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1天,在全省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全市第一。

    3、民生为本——合奏幸福新乐章

    走进佳县通镇向阳湾村的老年幸福院,不时荡漾着欢快的笑声。老人们有说有笑,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可口的饭菜,一派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村主任贺建强说,自老年幸福院建成后,不仅解决了空巢、高龄老人的吃饭难问题,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民生是百姓幸福之基,是社会和谐之本。去年,佳县按照兜底补短要求办好民生,严格落实“两个80%”指标,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9.6亿元。老有所养、失有所救、病有所医等百姓的种种诉求,如今成为现实。

    民生大计,教育为先。去年,佳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新建和升级改造幼儿园12所,全县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对全县中小学校舍及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新建和升级改造,改扩建学校87所,硬化软化操场87块,新增价值50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各级各类学校校园面貌、教学生活设施、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更是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佳县完善了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制度,设立了县级医院“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农民参合率达到99.88%,全年兑现住院、门诊等各类补偿资金10722.97万元。新建农村幸福院7个、城镇日间照料中心2个。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为此,佳县有序推进安居工程,积极开展2016年401户棚户区改造入户调查及征收补偿工作。同时,2017年木头峪镇100户居民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在完善项目计划申报资料。去年,全县完成新增租金补贴任务80户,完成易地移民搬迁630户2206人,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1952户,竣工1912户,入住1665户,兑付资金1242.92万元。

    4、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不掉队

    “以前我们家里是真穷,我和妻子管理枣树,外加种些杂粮,辛辛苦苦忙一年,到头来也仅有1000多元的收入。”提及过去的贫困日子,佳县朱家坬镇寨渠村贫困户王玉智眼里泛着泪花,“不是我们不勤劳,只是家里缺乏资金,就是想发展个啥产业,也拿不出钱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王玉智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2016年,他用借来的1.5万元和国家产业扶贫补助的5000元买了10头猪崽,并修建了标准化猪舍,去年更是将养猪规模扩大到55头。“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好,让我实现了脱贫梦,我们一家去年的纯收入至少有3万元。”王玉智欣喜地说。

    王玉智的脱贫事例只是佳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誓要打赢这场没有退路也输不起的“硬仗”。经新一轮数据核查清洗后,全县有建档贫困人口19404户49007人,在册贫困人口12981户31087人,全年脱贫3村1002户332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1.8%。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为此,佳县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全面实施特色产业、教育扶贫等12项脱贫工程,实施产业项目4大类18项,发展长效产业项目15个、短平快产业项目1.3万余个,实现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

    在特色产业扶贫方面,制定《佳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实施“9个1”工程,即发展100万亩红枣园、100万只(头)羊猪鸡、10万亩高粱、10万亩中药材、1万亩渗水地膜谷子、1万亩设施蔬菜、1份光伏产业、人均1亩高标准农田、1个(就业)劳务输出,探索推广“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特色农业”“企业+贫困户”“园区+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电商+贫困户”等模式,扶持培育一隆公司“基地+公司+贫困户”、益民公司“储酒银行+基地+贫困户”、坑镇赤牛坬村“民俗文化+乡村旅游+贫困户”、参股托管“红枣羊”、“科技示范+基地+渗水地膜旱地谷子”等新型经营主体和脱贫模式,让扶贫对象分享更多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实现人均年纯收入1.3万元至1.5万元稳定致富目标。

    去年,为了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佳县还重新整合了“四支队伍”力量,选派5185名帮扶干部、137名第一书记和117个驻村工作队到脱贫最前线,建立从县级领导到一般干部的全员帮扶责任制,形成不脱贫不脱钩的全方位帮扶工作机制。同时,整合中省市县涉农资金2.7亿元,已兑付2.61亿元,兑付率达到96%。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